饭局始终是社会的流行社交习惯,而且,无酒不成席,酒文化愈演愈烈,及至今日,已发展到无以复加的,以至有人痛斥:“酒文化是的千年糟粕!”
说酒文化是糟粕的人,想必是指烈性的白酒,被古希腊人誉为“文明饮品之冠”的葡萄酒应该不在此列。
葡萄酒源自古希腊,这里也是诞生苏格拉底、柏拉图等大哲学家的地方,古希腊的先哲们早与红葡萄酒结下不解之缘。
哲学是对真理的追索。古希腊人将交际酒会视作探索真理的场所,柏拉图就常常和人们一边喝葡萄酒,一边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。他们借助葡萄酒的力量来追求真理,认为它能够使饮酒者吐露真性情,同时依然能够保持头脑清醒,不会像饮烈性白酒那样为酒奴役而丧失理性,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检验人们的品性,起到揭示真相的作用。在《法律篇》一书中,柏拉图借书中人物之口发表了自己的见解:与一个人共饮葡萄酒是检验这个人品格的简捷可靠的方法。他还宣称:“葡萄酒是神赐予凡人的安慰剂;它将谦逊的品格植入我们的灵魂,将健康和力量注入我们的躯体。”
古希腊人所喜爱的葡萄酒宴会,在政治上也有所隐喻。柏拉图在《会饮篇》中描述,以葡萄酒为饮品的宴会,能使整个过程都处在文化陶冶的状态中,大家都从一个碗中平等地取酒饮用,进餐过程中没有因酒精过度刺激而争强斗胜抢风头拼输赢,“有秩序地交替发言和倾听”,既表露真性又保持理性,“用睿智的探讨吸取新知,同时也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”,体现了民主的观念,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得到愉悦。
我一向以为,茗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征服世界的精华,是东方文明的标志性载体;而葡萄酒曾是地中海文明的血液,葡萄酒文化则是催生了现代西方思想的文化精髓。所以,不擅酒宴饭局应酬的我,在必要的公务活动和社会交往中,总是选择葡萄酒,或者“以茶代酒”。
比较一下东西方这两种非常有代表性的文化饮品,不难发现,茗茶与葡萄酒一样,同样具有真实、理性的哲学品质,而茗茶的精神内核里显然还多了一份东方文化的清敬与平和。只是,茗茶不像葡萄酒从一开始就与哲人走的很近,更多的时候是与文人隐士相伴,因此,茶文化展现给世人的多具东方式的飘逸与超然色彩,而其哲学上的开启智慧、追索真理的积极意义却缺乏应有的挖掘与发展。(事实上,除墨子之外,自孔孟庄老以降,的哲学就不是帮助人们启迪智慧、追索真理和创造新东西,如果还称得上哲学的话,也仅仅是一些处世哲学,要么按孔孟之礼因循守制,要么学庄老逍遥超然,无为保全。)
的总之是,无论是哲学、科技、政治,还是具有这些思想内涵的文化载体--比如饮品,只要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东西,其生命力总是强大和持久的。就像茗茶,作为东方文明的一个核心部分,在哺育了辽阔的中华大地后又漂洋过海到达许多新的领土、成为声名赫赫的征服世界之饮;同样,葡萄酒在孕育了古希腊哲学思想之后,又向四海传播,而且每到一地都受到那个地方的人们深深喜爱与青睐。它们所蕴涵的真实、理性的哲学价值也跟着传向世界各地。可以毫不夸张的说,如今,只要有人类活动的地方,就有茶和葡萄酒,它们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饮品。这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