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然,酒的出现比文字的发明要早得多。初的酒,人们称之为“猿酒”。古代林果实盈野,猿猴以采野果为生,在果实成熟季节,猿猴将吃剩的果实随便扔在岩洞中,这些果实腐烂时糖分自然发酵。变成酒浆,形成天然的果子酒。看来在人类出现之前的类人猿阶段就已经有了酒,只不过是自然界的天生之物罢了。
当今的世界名酒都有种种不同的奇妙传说或是美丽故事。因为酒是一段历史,更是一种文化。不同的国度因着自己不同的民族特性和相异的文化背景,有了带有自己独特气质的酒。但是不管有着怎样的不同,有一点是相通的,不论在哪个国度,酒都被认为是上帝神界赐予人类的礼物,它给人们在喜庆的时候带来了快乐,在忧伤的时候带来了解药……
的“茅台酒”
素有“国酒”之称的茅台酒,因产于贵州仁怀县的茅台镇(原为村)而得名,并享有“风来隔壁千家醉,雨过开瓶十里香”之美名。这种“特殊的茅香”,沁人心脾,令人陶醉。凡盛过茅台酒的杯子,瓶子隔了多天仍然芳香馥郁,被誉为“空杯香”、“瓶瓶香”。由于茅台酒郁而不猛、柔和芬芳,故清代诗人郑珍对其曾赋予“酒冠黔人国”的美称。
有关茅台酒的传说故事很多,其中美丽的是:相传有一年除夕,茅台镇突然大雪纷飞,寒风刺骨,镇上住有一李姓青年,他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妇僵卧门口,就将其背进屋生火取暖,以自酿米酒款待老人,又将床铺让给老妇安寝,自已躺在炉边地上。朦胧中听到奇妙琴声,天边飘来一位仙女,身披五彩羽纱,手捧熠熠闪光的酒杯,站立面前,随将杯中酒倾向地面,顿时空中弥漫了浓郁的酒香,眼前出现了一道闪烁的银河。这青年一觉醒来,屋里炉火很旺,水、饭尚温,床上被褥整齐,似无人睡过一般,推门一看,风、雪俱停,一条晶莹的小河从家门口淌过,河面上飘着阵阵酒香。此后,当地人就用仙女赐予的河水酿酒,用“飞仙”图案作茅台酒的商标至今不变。
虽然是传说,但位于赤水河畔的茅台,自古以酿酒出名确是事实。清人曾有咏句为“集灵泉于一身,汇秀水东下”赞美赤水河,而茅台酒的出名,这或许与当地水质优良有关,据有关文献记载,早在两千多年前,古仁怀附近的酒曾以“甘美”而受汉武帝的赞赏。北宋时在茅台镇附近便生产出优质大曲酒,宋人张能臣的《酒名记》以它质量佳美载入酒史。至清康熙四十三年经反复试验,无数次改进和提高,终于摸索出一套独特的酿造技术,制造出别具一格的茅台酒来。《黔语》云:“寻常沽贯,皆烧春也”,时称“茅台春”。茅台酒经过不断酿制提高,曾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,荣获金质奖。半个多世纪以来,它以精湛的酿造技艺和独特的色、香、味,为世人称颂,名甲天下,成为国内外市场的“酒中名珠”。
意大利的“葡萄酒”
关于葡萄酒的起源地,众说纷纭。有的说是出自希腊,有的则说是在埃及。而史学家多认定是从一万年前由古波斯和古埃及,在到达希腊及其海岛之前,流传到希腊的克里特岛,再到欧洲意大利的西西里岛、法国的普罗旺斯、北非的利比业和西班牙沿海地区的。古代希腊人把意大利叫作葡萄酒之国(埃娜特利亚)。实际上,埃娜特利亚是古希腊语中的一个名词,意指意大利东南部。由此不难看出,意大利的葡萄酒历史久远。
据说葡萄酒的酿成始于一个准确美丽的误会:有一位古波斯国王,把吃不完的葡萄藏在密封的瓶中,并写上“毒药”字眼,以防他人偷吃。国王日理万机,很快便把这收藏给忘记了。这时有位妃子被打入冷宫,生不如死。凑巧看到这“毒药”的瓶子,便有轻生之念。打开后,里面颜色古怪的液体也很像毒药,她就喝了几口,在等死的当儿发觉不单不痛苦,反而有种舒恬陶醉的飘飘欲仙感。于是她将这事呈报国王,国王大为惊奇,一试之下果不其然,结果王妃再度获得宠爱。这当然是个美丽的传说,但葡萄酒的发现确是提高了人类的享受。
意大利也是欧洲早得到葡萄种植技术的国家之一。虽然在声誉上意大利酒远远落后于法国酒,但它酿酒的历史却决不输于法国,已经超过了3000年。共和制时代的雄辩家西塞罗、凯撒都曾沉迷于葡萄酒之中。在由于维苏威火山爆发而一夜之间化为死城的庞贝城的遗迹里,仍然保留有很多完整的葡萄酒壶。据说古代的罗马士兵们去战场时,和武器一块儿带着葡萄苗,领土扩大到哪儿就在哪儿种下葡萄。这也就是从意大利向欧洲各国传播葡萄苗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开端。
法国的“干邑”
高尼亚克市中心有一座弗朗索瓦一世雕像。这位16世纪的法国国王在位时免除了造酒者的赋税,使得高尼亚克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。
在法国西南部有一个人口大约只有两万的小城,因为它出产一种白兰地酒所以驰名世界,这个小城叫高尼亚克(Cognac)。有人将它音译为“科涅克”或者“干邑”,而“高尼亚克”忠实于它在法语里的发音。
至于法国干邑的由来,是在11世纪时,由于方便的航运条件,高尼亚克成为繁忙的商港,从荷兰、英国及其他北欧国家来的船队纷纷到此采购食盐和木材。这些外来的商人在做食盐和木材生意的同时发现,高尼亚克地区生产的葡萄酒也质量很好。这样,他们又增加了贩运高尼亚克葡萄酒的业务。到13世纪,高尼亚克已经发展成为有名的葡萄酒出口港。到了16世纪,一些荷兰商人为了海上运输方便,将收购来的高尼亚克葡萄酒蒸馏后再运走。这样,葡萄酒的重量和体积减少,不仅节省了运费,而且因为经过蒸馏以后度数提高,在长途运输中也不易变质。有些蒸馏酒一时运不走,就保存在橡木桶里。后来人们发现,这种蒸馏葡萄酒在橡木桶里储存一段时间后,变成清澈的琥珀色,而且更加香醇可口,高尼亚克白兰地酒就这样诞生了。
这种酒首先得到英国人的青睐,他们因其产地称之为高尼亚克(现今在汉语中多音译为干邑)。高尼亚克就是用高尼亚克地区的葡萄为原料、并且在当地制成的白兰地。而白兰地并不一定是高尼亚克。因为白兰地只是以葡萄为原料发酵制成的蒸馏酒的统称。由于当地葡萄品质好,加上有一套专门的酿造工艺,所以高尼亚克成为白兰地中的。法国大文豪维克多·雨果说:高尼亚克是上帝的琼浆美酒。本来,英国普通人喝杜松子酒,只有绅士才喝高尼亚克。可是从19世纪下半叶起,所有英国人都成了“绅士”。随着这种白兰地酒行销世界各地,高尼亚克也举世闻名。如今“高尼亚克”这个词不仅是一个地名,它更主要地成为一种美酒的专有名称。
英国的“威士忌”
威士忌总令人联想起风度翩翩的英国绅士。它仿佛生来就有一种贵气,象征了饮用者的身份和地位。
威士忌的诞生充满了意外。中世纪初期,炼金术士偶然将某种发酵液体放进了炼金术用的熔炉里,结果竟然得到了可口的液体。炼金术士把这种酒用拉丁语称作“生命之水”(Aquavitae),认为是长生不老的秘方。此后这种“生命之水”的制法传到了爱尔兰,当地人把其直译为“威士忌比西”,后来又缩写成“威士忌”。
“威士忌”诞生之初只是一种经过蒸馏且口感欠佳的无色液体,并不是今天这种飘香的褐色酒。现在的完美品质,说句玩笑话,应当归功于19世纪后期苏格兰政 府对酿酒的重税。当时大量的制酒者为逃避征税,潜伏在深山老林中进行私酿。为烘干大麦麦芽,只好取用深山中常见的泥煤。由于私酿不能公开贩售,所以在销售之前只能将其藏在弃置不用的雪莉酒桶中。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这种不得已的做法竟然大大提高了威士忌的品质。泥煤的烟味使威士忌更加爽口,而用雪莉酒桶长期保存,则使威士忌呈现琥珀色,同时更带来一种醇厚感。从此,苏格兰威士忌的基本模式固定为泥煤香味、木桶成熟、琥珀色泽。
除此之外,苏格兰威士忌成品还要至少在阴暗处保存5年。每年酒桶里的威士忌都要挥发一部分,苏格兰人把这部分消失的酒戏称为“天使喝的一口”。